11月24-25日,經教育部專家組秘書處推薦,應成都市教育局邀請,深圳市聯合多個國家級“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舉辦“雙減”“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背景下新型教與學模式教學論壇交流活動,并在此活動上展示了深圳市最新的“技術賦能課堂變革”創新成果。
在25日的“技術賦能課堂變革論劍”展示課上,各地各校以“線上+線下”公開課形式展示了各自的教學創新成果。期間,代表深圳市作成果展示交流的兩所初中,深圳外國語學校和深圳鹽田區田東中學,都把近年來廣受關注并即將被納入到中考的理化生實驗操作作為創新課堂場景,展示如何結合最新的AI和IOT技術,實現“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
深圳外國語學校(集團)初中部
初中生物--基于AI的課堂教學創新——《觀察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授課教師:謝思雨
課例看點:通過信息技術和AI技術進行學生實驗眾評和AI評分,實現了課堂評價的互動性、精準性和及時性。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驗素養和技能,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公開課后進行了專家點評,點評中說道深外謝思雨老師的這堂課“非常精彩,在智慧實驗環境下進行的教學有很多的創新,也有很多的亮點…...智能實驗平臺相當于謝老師的實驗助手,讓謝老師可以實時了解每一位同學的實驗操作狀況…...這對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充分的發展空間…謝老師是很有創新意識的老師…...”,另一位專家評價道這堂課“智慧實驗平臺解決了實驗課精準評價的問題…...有很好的效率和效果…...在謝老師的課中很好地回應了2022新課標中的學生個性化培養和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謝老師也總結了教學體會,相較于傳統的實驗課,在AI賦能的實驗課上,通過智慧實驗平臺,學生可以得到實時反饋,及時糾正自己實驗操作不規范的地方;另外基于AI評分的全班整體數據分析,老師也可以了解到哪些學生需要幫助,再詳細地對他們的操作進行針對性點評,這是在智慧教學環境下可以做出的很大的改變。幾位專家老師也談討了AI實驗課可以進一步提升的方向,包括提供通過AI更實時的反饋對學生實驗操作提供過程性的預警,除了在課堂也可以在課外給學生提供AI輔助實驗練習,在物理、化學、生物和各種動手類課程都可以應用這個技術等。
(老師進行針對性點評)
(學生使用師生眾評功能)
深圳市鹽田區田東中學
數學AI課程在初三教學中的應用和IOT在生物實驗課堂的應用
授課教師:史明 李嬋丹
課例看點:本次創新課程使用智慧實驗解決方案,細分知識點,通過課桌平板指引學生進行高效直觀的操作;利用高清攝像頭實時捕捉學生操作過程,通過IOT技術獲取傳統顯微鏡的視野并轉化為電子圖片;老師在黑板大屏上針對學生操作視頻和成像進行點評,剖析知識點;設置隨堂測試當場統計答題準確率,整個課堂要點清晰,高效。
專家在課后點評中提到,眾所周知實驗能力的自動化測評歷來都是難點。教師如何在實驗室里對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行快速的、精準的、科學的評價,一直是我們非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也是中考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田東中學在本次課程中,從信息技術賦能,特別是智能技術賦傳統教學手段的角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突出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特別是在掌握學情找準起點、啟發問題輔助探究、評價反饋激勵學習、分組協作促進探究等四個維度技術賦能課堂這個方面,契合我們教育部倡導的這個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的新趨勢,也符合當前新課程改革核心素養導向變革需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突出了教育、技術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論壇與交流會上,代表深圳展出創新教學成果的兩所初中,都使用了深圳本土人工智能企業的最新產品和技術,這也體現出深圳教育正充分發揮深圳作為“科技之城”的優勢,以信息技術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以建設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信息化教學實驗區”為契機,努力探索以信息技術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智慧教育新機制,為全國智慧教育改革探索新路。